享受自然 遇见美好
——南京市江宁区铜井幼儿园自然角评比活动
自然角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和生活知识的小窗口,也是幼儿乐探索、乐发现、乐创造的小天地。为了更好的发挥自然角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加强自然角连续性活动开展和日常管理,引导幼儿养成爱劳动爱观察良好习惯和持续性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教师环境创设的能力以及自主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实践经验,让幼儿真正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5月18日中午,江宁区铜井幼儿园与江宁中心幼儿园开展课程游戏化共建活动,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为后期的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各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围绕“植物和其他观察物种类、幼儿观察记录表、经验提示及展示、材料投放、整体效果、连续性学习的过程海报”等方面,因地制宜对班级自然角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置,创设出别具特色的自然角。
评比当天,各班老师用简洁、清晰、流畅的语言轮流进行介绍,展现了各班的创设智慧:大一和大二班的“虾”路相逢和闲“虾”时光,合理利用空间,区域设置分明,摆放错落有致,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孩子的兴趣创设一系列游戏“斗虾”、“钓虾”;大三班与众不同的思维导图海报将幼儿对于动植物的探索过程记录了下来,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动手的良好品质,投放植物的多样性,体现季节特点。大四班的每人认养动植物,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结合主题活动“养蚕”,并根据蚕的生长变化不断更新海报。中一中二班创设了“温馨、改变、成长”的主题环境,经三次改变,将美工区、娃娃家、自然角融合,打破常规玩法,幼儿可自己勾画出可移动的自然角布局图,根据游戏需求,随时调整,结合本班孩子特点,选择种植蘑菇,观察比较并进行记录。中三中四班的自然角与建构区、美工区相结合,根据太阳光照程度的不同分将饲养区与种植区、观赏区、实验区等区域分开,合理规划,分类新颖,并与孩子自主活动时间的活动相结合,开放区域。小一班将自然角与小吃店和娃娃家相融合,种植区为其提供材料,观赏区可以美化区域环境,引导孩子用绿植装饰周围环境,在自主活动时间为孩子提供更大场地进行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小二班将亲子种植融入美工区,提供孩子绘画创作的灵感,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饲养小乌龟,并对乌龟产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探索,还利用菜根进行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空间布局上扩大了,将户外角落作为种植区和观赏区。小三班鼓励幼儿与家长合作种植蔬菜或植物,带到幼儿园照顾,观察生长变化并记录,还提供“人形立牌”,建立幼儿对自己盆栽的归属感,感受生命力的顽强,饲养小乌龟,并打算进行后期乌龟家园的建构。小四班合理利用班级后门的水池区域,饲养小鱼和乌龟便于幼儿观察记录,家园合作共同讨论种植什么,孩子对枇杷产生兴趣,于是展开了对种子发芽的探索,还制作了值日生墙,让幼儿有照顾动植物的意识。
何园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自然角评比能够感受到每位老师的用心,真真实实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肯定了老师对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做法,同时也提出了后期的建议,例如在讲解介绍上要有条理、有重点、突出特色,自然角的创设要秉承“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兼具”的原则,既精致美观,富有艺术感,又环保实用、生态童趣,也体现幼儿的参与过程。
在本次自然角评比展示活动中,教师们共同参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做到了班班有特色,班班有亮点。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对自然角的重视,更提供了班级之间学习、交流、分享的机会。让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兴趣,提高了能力,更为幼儿园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自然角真正成为幼儿观察探究、走进自然的一个多彩空间。